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傍晚17时3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今年恰逢“闰四月”,所以我们会迎来两个“立春日”,即正月十一“立春”(年2月4日)和腊月二十二再次“立春”(年2月3日),民间俗称“两头春”。
立春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轻拂、春回大地,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残雪消融滋养大地,蛰居的虫类在洞中苏醒,将重新装扮美丽的大地。
三候“鱼陟负冰”:水底的鱼群,仿佛要破冰而出,一览这春日景色。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老话说:“东方为春,春者,万物之所出也。”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在那生生不息的春风中,一年四季的序幕从此开启。
过了立春后,万物开始复苏,鸟语花香,耕耘播种。在新年伊始的立春,有哪些风俗?历数立春风俗,一起迎新!
一、打春
立春又叫“打春”,打春,即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
这一天,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二、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三、报春
派报春使者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
四、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五、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六、游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的大街小巷。
七、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所以在立春这天需要祭祀迎句芒神。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八、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
九、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十、佩燕子
佩燕子是关中一带人们的古老习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
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块垫板,上写“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起窝来。
十一、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条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以此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然而,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此时阴寒未尽,天气仍变化较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更要做好春季养生,提高自身免疫力,为此,美妈总结了几点“立春”养生妙招:
立春养生“5字诀”:
衣:立春过后还得“捂”
食:立春之后多吃辛温食物
住:多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行:多去郊外走走
防:防躁动,重视心理保健
“立春”养生五原则
饮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黄绿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宜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
细选食物——少疾病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胃肠疾病——要当心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
祛痰养肺——保平安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今日立春,万物明朗,未来可期。
对于立春,大家更多的是播种新一年的希望,展望新的一年。今天,美妈为大家推荐《听阿吉讲二十四节气的秘密·立春》,在童趣的故事里,希望每个人都能收获春的希望与温暖!
立春00::46
美妈精选·今日上新
《听阿吉讲二十四节气的秘密·立春》:给孩子的立春节气小科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的不仅是日夜交替,四季变更,更是在季节、物候、气候等方方面面。
在古代,这一切还都牵引着古人的衣食住行、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集结着古人的智慧应运而生。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人们预知冷暖雨雪、春耕秋收的指南针。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虽然,现在的气候受环境影响变化很大,而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代表,在高速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与作用,但“二十四节气”仍是值得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
本书以小老鼠阿吉为主角,结合“立春”这个节气演绎出有趣的节气故事,并将农俗、传统习俗等知识自然而然地植入其中,跟着阿吉在谈笑玩闹中,了解繁琐的农耕知识、复杂的天体运行,纷乱的动植物百科、以及五花八门的文化习俗等科普知识。
读着故事,掌握常识,让吸收知识变成一件好玩有趣的事。
内容简介:
今天是立春的好日子,动物村里可热闹了,每年立春时,报春使者都会唱着赞春词挨家挨户送一张春牛图,春牛图是一种用来预报一年天气、降雨量、农作物收成的图鉴,有丰收的寓意和人们对风调雨顺的祈求,而报春使者给各家各户送一幅春牛图则是告诉人们——春天来了,该耕种了。
今年的报春使者是大牛阿黄,他认真准备着送报春图的行走路线,还请来了小老鼠阿吉帮忙到镇上买了许多幅春牛图。
阿吉从画师那里买完了春牛图,一蹦一跳地往回走,路过小马贝儿的家时,他看到贝儿正在门口贴什么东西,一问才知,今天是立春,贝儿贴的是宜春字画,可什么是宜春字画呢?
贝儿告诉阿吉:“宜春字画就是立春这天,人们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在门上贴和‘春’有关的字画,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等。”
不仅如此,贝儿妈妈还做了好吃的春饼,里面可以卷好多好多的肉和菜,贝儿热情地招呼阿吉一起吃,原来,立春这天要吃春饼、春卷,这叫“咬春”,而且还要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能预防疾病。
阿吉一听有好吃的东西,高兴坏了,扔下春牛图就准备去贝儿家里品尝春饼,这时,一阵风刮过,放在上面的一张春牛图就被吹走了,这下糟糕了,少了一张春牛图可怎么办呀?
阿吉着急得直跺脚,也没有心情吃春饼了。他告别了贝儿,抱着剩下的春牛图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儿,阿吉路过了小猪噜噜的家,噜噜正在门口挂灯笼,俩个好朋友情不自禁聊起了春节的习俗,早就把春牛图忘在了一边。
一阵风吹过,又一张春牛图飞走了,越飞越高,任阿吉怎么追也追不到。
阿吉一边沮丧地抱起剩下的春牛图,一边对自己的粗心大意自责不已,小猪噜噜见了,便决定和阿吉一起把剩下的春牛图送到阿黄家。
就这样,两个人边走边说起立春的习俗——
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一个节气15天,每5天是一候,所以,每个节气有三候,立春也不例外。立春三候则分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两个好朋友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阿黄家,只是,少了两张春牛图,阿黄和阿吉该如何弥补呢?
好了,今天的美妈推荐就到这里了,赶快打开美妈讲绘本app开启今天的阅读之旅吧~